陈鹏年(1663年~1723年),字北溟,又字沧州,湖南湘潭人,清代官吏、学者。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举人、康熙三十年(1691年)进士。历任浙江西安知县、江南山阳知县、江宁知府、苏州知府、河道总督,曾被康熙誉为“天下第一能臣”,其为官清廉,有“陈青天”之称。雍正元年(1723年),因积劳成疾,卒于任所,年61岁。有《道荣堂文集》《喝月词》《历仕政略》《河工条约》等。
四慎修身 善始善终
陈鹏年初为官时,就焚香发誓:从今天开始做官从政,如有不容于天理、不合乎人心的事,天诛地灭。又手书“清、慎、勤”三字贴于书房以自励。
“清”即为官要清正,“慎”即处事要谨慎不浮夸,“勤”即要勤奋为官,多体恤民情、关心民生。陈鹏年所要追求的,就是一种清廉谨慎而又勤政的经世精神。
陈鹏年常以慎言、慎行、慎始、慎终作为修身做事的至高标准,并言行谨慎且善始善终。他新到一地上任,只带家人及随从四五人,轻车简从。当官时他不媚求上司,处事低调不张扬,交往之人多为品行高洁之士。他前后七年在京修书,因经济拮据无钱租房,只得朝夕以殿庐为家,借住在武英殿旁的侧屋,即为朝臣候朝及值宿之所。
陈鹏年的第一个官职是衢县县令,从一开始他就发誓要做一个清白为民的好官。为官三年,他为衢县人民办了许多好事。明末清初,衢县有人口约15万,经“三藩之乱”,只剩下4万多人。他来到衢县后,继续召回部分外流人口,安置外来垦殖荒地的移民。对有田无主、田赋不符的,每都设公正2人,每图分为10区,设区长2人,全面丈量土地、插签标号、编造清册。通过丈量土地,豁除虚数,由田主照常纳税,避免了有田无主、田赋不符之弊。对无主土地,租给移民耕种,使原来荒芜土地得以重新垦复。
康熙四十二年(1703年),陈鹏年调到淮安府山阳县担任知县,上任后几个月,他夜以继日处理积案,走访四乡,使境内安定。老百姓将写有“官清民安”的牌匾送到县衙。后来,他要调任海州(今江苏省东海县)知州,挽留他的百姓挤满了道路,使他寸步难行。从此,陈鹏年的名声开始传播开来。
康熙南巡路过江宁时,驻跸于织造府。有一天他看到江宁织造的幼子在庭前玩耍,就想逗逗这个还不懂事的孩子,问他:“儿知江宁有好官乎?”没想到小孩子应声而答:“知有陈鹏年。”连小孩子都知道他是个好官。
陈鹏年重视水利建设,善解水利纠纷。千塘畈的石室堰渠道失修,他沿途调查,将灌渠受益田户编为10甲,每甲设堰长4人,轮流管理。他每年对堰勘察一次,并废除堰长供应差役酒食的旧规。他疏通城濠,在小南门外建立分水闸,使石室堰水平时入濠,旱时开闸放水,灌溉东门外雄鸡畈农田,人称此闸为“陈公闸”。杜泽有座五墅堰,历来分灌杜泽、白水两畈农田,后来杜泽人企图堵截流水,占为己有,白水人常为断水而与杜泽人发生争吵。于是陈鹏年深入堰口调查,严惩为首的策划者,两地各选堰长,共同管理、共同分享。
陈鹏年在任期间为民伸张正义、体恤民情,深受百姓称誉,被人称为“陈青天”。那时有一郑姓人家,儿子和父亲同死于一冤案,其儿媳郑氏屡次喊冤上诉,但官府对此案的处理都是不了了之。为此,郑氏碰碑而死,灵柩停在城西达七年之久。陈鹏年了解以后,给予复查,终将真凶绳之以法,使冤案得以平反。事后,陈鹏年还为郑氏建墓立祠,亲题“孝烈”两字于碑上。
奔走一线 竭尽精力
康熙末年,河南境内多处河决,洪水泛滥,沿黄各地相继告急。康熙六十年(1721年),陈鹏年被命以道员随尚书张鹏翮(康熙三十九年至四十七年曾任河道总督)办理河工,随勘山东、河南运河。
“八月,决武陟詹家店、马营口、魏家口,大溜北趋,注滑县、长垣、东明,夺运河,至张秋,由五空桥入盐河归海。”(《清史稿·河渠志》)当时河决武陟马营口,自长垣直注张秋,陈鹏年上疏建议:“黄河老堤冲决八九里,大溜直趋溢口,宜于对岸上流广武山下别开引河,更于决口稍东亦开引河,引溜仍归正河,方可堵筑。”他的奏议得到朝廷认可,朝廷命河道总督赵世显(任期自康熙四十七年至六十年)堵口。河南巡抚杨宗义与河道总督赵世显相互推诿,久议不决,备料不及。在左副都御史牛钮的建议下,康熙罢免了赵世显,以陈鹏年代理河道总督。陈鹏年在广武山官庄挑挖引河140余丈,以分减水势。加之牛钮按照康熙的旨意在钉船帮修建挑水坝,武陟决口在十一月堵复。之后牛钮奉旨从孟津至清口详细查勘河工,又安排了多处工程交陈鹏年办理。
康熙六十一年(1722年)正月,武陟马营口再次决口。“正月,马营口复决,灌张秋,奔注大清河……九月秦家厂南坝甫塞,北坝又决,马营亦漫开,十二月,塞之。”(《清史稿·河渠志》)牛钮和齐苏勒提议于沁河堤至詹家店18里无堤处接筑遥堤,使河水趋于一道,专力刷深,不至于向旁边溢出。杨宗义对此表示反对。
康熙又命陈鹏年视情况而定,陈鹏年当时也不赞成,只是决定先行堵口。后秦厂、马家营处在十一月因“冰凌积水”,河堤告急。陈鹏年认为马营口:“地势低洼,虽有引河,流不能畅。惟有分疏上下,杀其悍怒。请于沁、黄交汇对岸王家沟开引河,使水东南行,入荥泽正河,然后堤工可成。”康熙又下诏遵照执行。都御史牛钮再次奉命巡河,陈鹏年又会同牛钮与杨宗义一起亲临决口一线将秦厂大坝加高筑厚,以扞急流水势。工程刚刚完工,南坝尾又决开120余丈,河水入马营东下,当时牛钮因担心通州运河失事,遵旨回京。之后,在陈鹏年和杨宗义的共同努力下,秦厂大坝合龙,马营决口堵复。进入伏汛后,黄河、沁河并涨,秦厂大坝四堵四决。陈鹏年两年间奔走于河南河道决口工地,七次上疏,三到武陟,决口屡合屡决。他竭尽精力,常伫立于风雨中,有时整日不食。最后一次合坝时,他痛哭流涕,指天发誓:不成功即以身殉。治河官吏、民工全被他感动,都拼死效力,最后终于成功。
夙夜在公 以身殉职
雍正元年(1723年)六月,黄河于中牟县十里店、娄家庄决口,洪水南入贾鲁河,“祥符、尉氏、扶沟、通许等县村庄田禾,淹没甚多”。同月,黄河北岸又“决(武陟)梁家营、二铺营土堤及詹家店、马营月堤”(《续行水金鉴》);九月,再决郑州来童寨民堤,冲中牟县杨桥官堤。
雍正元年(1723年),陈鹏年受命于危难之际,实授河道总督,然已耗尽精力,最后竟累倒在武陟治河工地上,临终前他还建议修筑牛钮提议的18里遥堤。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,纷纷落泪,送行的队伍有上万人,哭声震天,可见陈鹏年多么受百姓欢迎和爱戴。
雍正闻讯震悼,诏谕:“陈鹏年洁己奉公,实心为国。因黄河冲决,自请前往堵筑,寝食俱废,风雨不辞,积劳成疾,闻其家有八旬老母,室如悬罄,此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臣。”他的灵柩开始时放置在南北坝尾,官员、役夫、居民数万人相继绕棺而祭。雍正四年(1726年)归葬家乡环山东雾山麓。朝廷赐他帑金二千,锡其母封诰,视一品例荫子,谥恪勤,祀河南、江宁名宦。
1962年,《人民日报》曾刊载陈鹏年的书目诗卷,郭沫若有诗称赞他:“正气传吹鬼,青天德在人。一时天下望,万古吊中珍。”以清廉着称的陈鹏年,一时闻名天下,被人们誉为“陈青天”、包公第二。
作为清朝名臣,陈鹏年为朝廷高度评价、为百姓高度赞誉。他的家规家训对今天我们的家风建设仍然具有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