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【中国网】“琴瑟”见初心 河南兰考以文铸魂聚力乡村振兴
        你心目中的兰考是什么?是焦裕禄精神,是泡桐树,还是漫天黄沙……
        【中国网】“琴瑟”见初心 河南兰考以文铸魂聚力乡村振兴
        来源:中国网 作者:王静 发布时间:2023-04-05 12:01:04
        图片

        你心目中的兰考是什么?是焦裕禄精神,是泡桐树,还是漫天黄沙……

        干净整洁的村庄,一座座现代化蔬菜大棚,一望无际的泡桐林……今日兰考,早已脱贫致富。焦裕禄当年带领大家栽下的泡桐树,如今亭亭如盖。人们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发现,盛产于此的泡桐是乐器音板的首选材料。

        365买球怎么玩_365手机体育app_盒子365靠谱吗

        泡桐本身价值不高,被兰考人民制作成一件件民族乐器后,“身价”立马翻了几番,乐器制作逐渐发展成为当地重要产业,为老百姓打开一扇奔小康的大门。

        琴心如初  民族乐器奏响脱贫乐章

        走在堌阳镇徐场村,铺满石板路的街道两侧民族乐器小院林立,几乎每个院子,都是一处民族乐器加工厂,古琴、古筝、琵琶、阮、二胡在师傅手下逐渐成型。

        49岁的徐会平是制作民族乐器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。他和爱人都是残疾人,父亲有基础病,还要养活两个孩子,家里仅靠他一个人打工,一年家庭收入只有几千元。

        图片

        徐会平的女儿弹奏琵琶。

        他90年代在中州乐器厂打工学艺,2007年回村里给别的家庭作坊打工。徐会平会制作琵琶,凭借精湛的手艺,在“扎堆儿”制作古筝、古琴的徐场村,成了独一份。2013年他开始自己单干,因为不懂销售,最开始做代加工。

        村两委想尽办法帮他销售,“他在家只会做,没有销售渠道,口齿也不清,我们想各种办法给他找客户。”徐场村党支部书记徐顺海介绍,“一开始就夫妻俩在做,每年只能做一百多把。”

        兰考县是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。“制琴的原材料存放一年以上才能使用,需要提前准备。2017年,镇里做担保,我们村把他推荐给银行,帮他申请到8万元无息贷款,用来购买和储备原材料。”徐顺海说。

        现在他每年能卖出四百多把琵琶和阮,价位从一千元到一万多元不等,“自己老客户买一部分,村里大学生回乡创业搞网络销售帮我卖一部分,全部卖出去不成问题。一年能卖30多万元。”徐会平高兴地说。

        他还教会了一个村民做琵琶,如今他不仅自己脱了贫,还带动了一人就业。

        据了解,徐场村有105户人家,这种家庭式作坊有90户,1000多个村民从事民族乐器及其配件生产,其中4户贫困户通过制琴脱贫。全村生产各类民族乐器达10万多把,年产值1.8亿元,电子商务年产值就达到6000万元。村里基本上每个乐器作坊都开设了网店,快递物流提供上门服务,村民们足不出村就实现了乐器的生产和销售。

        民乐悠扬  产业集群打造振兴新引擎

        从家庭式作坊到企业运营,再到工业园区建设,“土生土长”于此的中国民族乐器产业,在各级政府带领支持下,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的加速器。

        今年60岁的周旭东,专注琵琶制作工艺30多年。走进他创建的雯华乐器厂厂房,记者看到一把把琵琶整齐地排列着,操作台前,工人们忙着切割、打磨琵琶面板。

        为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空间局促难题,堌阳镇政府统一规划用地,得益于此,雯华乐器厂扩建7亩多的厂房,共有4个车间。

        图片

        雯华乐器厂。

        制作一把琵琶需要一百多道工序,制作技艺要求含量高。因精通琵琶制作工艺,周旭东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琵琶制作大师,被评为河南省民间工艺大师。他的手工琵琶制作技艺被兰考县政府评为兰考县非物质文化遗产。他一年要出去十几趟参加各种展销会,每年一千六百多把琵琶、阮和柳琴从厂子直接销往全国。

        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抓手,堌阳镇促进产业集群成长。为做强品牌,2018年3月,兰考焦桐乐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,专门生产古琴、古筝,打造“焦桐”“一棵树”品牌,传承优秀传统制作工艺,打造兰考民族乐器拳头品牌。

        图片

        兰考焦桐乐器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直播卖货。

        此外,堌阳镇政府正在积极打造音乐小镇,总占地面积321公顷,投资约20亿元。截至目前,音乐小镇一期二期已完工,三期正在紧急筹建过程中,民族乐器商业街、产业园区、生态廊道已投入使用 ,音乐厅也正在积极筹建。

        小镇初步规划共涉及12家民族乐器企业,如今已入驻36家本地企业、8家知名外地企业,形成了完整产业链,成为独具特色的全国民族乐器聚集地,也成为音乐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。

        图片

        音乐小镇(摄影/堌阳镇唐兆龙)。

        “我们以‘一个人、一棵树、一种精神、一个产业’的发展理念,将‘焦桐’‘一棵树’品牌打造成行业领军性乐器品牌,逐步将民族乐器品牌做强,强村富民。”堌阳镇镇长蔡普光介绍,“2022年,兰考县荣获中国民族乐器之乡·兰考称号,大家倍受鼓舞,干劲更足了。”

        兰考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,兰考县在支持民族乐器产业发展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,下一步将以“乐器成为家庭的标配、音乐成为生活的刚需”为目标,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,完善产业链,围绕民乐工业、民乐文化、民乐旅游新“三位一体”纵深推进,将兰考民族乐器产业打造成“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”的亮丽名片。

        “到2025年我们一定会实现年销量100万把的目标。”他自信满满。

        焦桐常青,文化不朽。以民族乐器为抓手,兰考县旧貌换新颜,乡村振兴正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。在这片焦裕禄精神浇灌的大地上,更多奔赴小康的动人故事将会不断上演。

        (中国网记者:王静)

        责任编辑:冯星